2022-2023学生双语报x版七年级上答案,目前学生双语报答案网已经整理了2022-2023学生双语报x版七年级上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学生双语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5分)A.流光溢彩浑然不觉不可胜道随机应变B.光彩夺目视而不见不可小觑因地制宜C.光彩夺目视而不见不可胜道随机应变D.流光溢彩浑然不觉不可小觑因地制宜【答案】D【解析】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光彩夺目:形容光泽和颜色耀眼好看。此处用于形容城市中的霓虹灯,应用“流光溢彩”。浑然不觉:毫无察觉的样子。视而不见:尽管睁着眼睛看,却什么也没看见,指不注意或不重视。此处指人们对光污染危害并不敏感,应用“浑然不觉”。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不可小觑:不可小看。此处用于形容光污染的危害很大,不可小看,应用“不可小觑”。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措施。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此处指城市中“暗夜保护区”的划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明暗,应用“因地制宜”。1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5分)A.通过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在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B.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对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具有长远和现实的积极意义。C.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对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具有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D.通过减少光污染的危害,对于维护生态的平衡与人们的身心健康等方面,具有现实和长远的积极意义。【答案】C【解析】画波浪线句有三处语病:“通过…对于…”缺少主语,可删掉“通过”;“对于…方面”句式杂糅,应为“对于…”或“在…方面”;“长远和现实”语序不当,应为“现实和长远”。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1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驱逐”将灯光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灯光过亮而使暗夜被迫消失的事实,表明灯光污染带来了很多危害,作者对此持批评态度。(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B【解析】A项,“两处都表现了‘我’陷入沉思的状态和心理”错,第一处是叙述的省略,营造安静的氛围;第二处是表意含蓄的省略,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C项,“对一些作家写作能力的批评”错,是对一些作家写作不肯及时和真实地书写时代的写作态度的批评。D项,“内向羞涩的性格使他…也不肯相认”错,少校不肯相认是因为他是一个谦逊、内敛、质朴的人,不愿居功。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作者让“我”参与到这个历史和现实交汇的故事中,是为了让“我”见证一段历史记忆,衬托两位主人公的形象。B.文中大量的对话描写交代了两人共同的战斗经历,也展现了将军和少校各自的复杂心理,使人物形象更饱满。C.文章的结尾句“他的瞳孔里反映着灿烂的繁星般的洛阳灯火”照应标题,表达了作者对历经战火洗礼而重获新生的洛阳的赞颂。D.文章虽不长,但借助一个车厢内的镜头,让读者窥见了今天的耀眼灯火同昨天的激烈战斗之间的联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答案】A【解析】“衬托两位主人公的形象”分析有误,文章以作者“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行文,在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故事中,“我”见证了一段历史记忆,并没有“衬托两位主人公的形象”。7.文章运用了大量篇幅记录将军的日记,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①表现了将军对解放洛阳之战的记忆之深,对洛阳的感情之深。②塑造了英勇的解放军将士的形象,表现了将士之间的真挚感情。③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富有真实性和感染力,更易打动读者。(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8.《洛阳灯火》是发表在1956年8月1日《人民日报》上的一篇经典散文,但又写得像小说那样动人,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在文体上的特点。(6分)【答案】本文有经典散文的特征:①以作者“我”的第一人称叙述行文,这是散文常用的写作笔法。②文章描写火车的夜行以及洛阳灯火,富有散文的意境之美。③作品真实记录那个年代的生活和将士之间的感情,叙述语言热减真挚,抒情色彩浓郁。(每,点1分)本文也运用了小说的笔法:①作品中的将军和少校两人,一个能征善战、爱兵重情,一个舍己为人、英勇无畏,人物形象鲜明。②几年前战火中救与被救,几年后两人火车上再次遗逅,巧合法让作品具有小说的趣味性。③开头写少校没有脱帽,后文写少校看完日记后压低帽子;少校与将军的对话,表明两人有共同作战的经历:这些伏笔与照应使作品具有了小说的曲折性。(每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