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生双语报1617答案,目前学生双语报答案网已经整理了2022-2023学生双语报1617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学生双语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5.A【命题意图】本题以“十三五”期间,国家推进多路改革,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为背景,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和综合思维能力。【解析】在一系列改革举措中,放管服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等属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通过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①符合题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市场化改革,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和资源优化配置,②符合题意。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而不是主体,主体是公有制经济,③不符合题意。设问要求回答这些改革为什么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能,而完善分配体制和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是改革的结果,而不是经济增长的动力;同时,人民的基本权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材料只涉及经济角度,④不符合题意。故选A。
38.【参考答案】(1)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2006年达到顶峰。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外循环(或发展开放型经济)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取得重大发展。(2分)2006年至2019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不断下降趋势。这反映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转变为国内因素(消费与投资),经济发展逐渐以内循环为主。(2分)(2)①近年来,我国GDP中进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动力逐渐转向国内消费与投资。(3分)②我国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巨大的消费市场,具有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3分)③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不断带来新的投资,新动能不断涌现。(2分)④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2分)【命题意图】本题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周年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背景,考查经济内循环与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经济知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考生的政治认同和综合思维能力。【解析】第(1)问要求考生解读材料一包含的经济信息。根据图表,2001年到2006年,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2006年达到顶峰。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高,外循环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006年以后,进出口贸易总额在我国GDP中所占比重总体上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至2019年降至30%左右,这反映了我国经济逐渐以内循环为主,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与投资。第(2)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的客观经济依据,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结合材料(含材料一与材料二,不能只分析材料二)。考生根据材料一可推断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消费与投资,而不是外循环。考生根据材料二,可以抓住完整的工业体系、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新产业新业态带来的新动能、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到冲击等关键词句组织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