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朱唇、远山眉、山峰发髻、青绿长裙…央视虎年春晚节目《只此青绿》,以传统舞蹈展现中国山水绘画的写意美,再次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带入公众视野。()。从看,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卷首高山直入云霄,其后丘陵连绵,群峰秀起,幽岩深谷,流溪飞泉…万千自然景象随着画卷的铺开缓缓呈现,繁而不乱,大而有致。从章法看,《千里江山图》交织运用“高远”“深远”“平远”等视角,全景式地展现了大气磅礴的北宋江山。“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晦,平远之色有明有晦”,令人。此外,《千里江山图》以赭石红、石绿、石青等矿物宝石为颜料,四次叠加着色,使得整幅画卷具有色彩明快、肌理多变、不易变色等特点。又由于矿物颜料的吸光作用,当光线暗淡时,青绿色的颜料便会出宝石般的光芒,,让人称奇。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材叹为观止散发摄人心魄B.体裁击节称赏进发摄人心魄C.题材击节称赏进发动人心弦D.体裁叹为观止散发动人心弦【答案】A【解析】题材:构成文艺作品内容的主要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由原文“画卷由隋唐时期描绘宫阙楼台或神仙境界,转为表现雄伟壮丽的锦绣江山”可知,此处是讲画作的内容,故选“题材”。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击节称赏:形容对诗文、音乐等的赞赏。此处指画作好到极点,故选“叹为观止”。散发:分散发出,释放出某种东西。进发:(车船或人集体)出发前进。此处强调画作颜料散出的光芒,故选“散发”。摄人心魄:把人的心灵召去,形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动人心弦:把心比作琴,拨动了心中的琴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此处强调画作的吸引力,故选“摄人心魄”。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在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是《千里江山图》B.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是《千里江山图》C.《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最长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D.《千里江山图》是迄今我们能见到的早期青绿山水卷轴画中最长的【答案】C【解析】语段主要介绍画作《千里江山图》的题材、章法、所用颜料,从而赞叹其高超的艺术魅力,所以第二段句首的陈述对象应是“《千里江山图》”,而不是“我们”,故排除A、B两项;从上下文衔接看,“卷轴画”与下文“画卷”联系更为紧密,排除D项。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繁而不乱、大而有致的画面随着万千自然景象的呈现缓缓铺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6分)【答案】原文符合人们欣赏画作的逻辑顺序,先是铺开画卷,再是“缓缓呈现”,然后是欣赏者的感受“繁而不乱,大而有致”;这样显得语言逻辑清晰,表达准确。改句没有这样的效果。
四、新材料作文(60分)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科学家于敏,几十年默默无闻,舍小家为大家,为国防安全构筑起坚强的核武器护盾。材料二蒋浩一家三代人,守护大山深处的学校,几十年来,蒋家三代工作过的这所乡村小学,已经走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材料三作为23岁就登上《自然》并解决困扰世界百年难题的杰出青年,国外无数顶级大学和科研机构向曹原抛出橄榄枝。可是在轰动世界的论文发表仅3天后,曹原就回到了中科大。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纪念会上,曹原说:“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去!”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阐释着“家国情怀”。在中国,这样值得敬佩的人还有很多。读懂他们,便读懂了中国。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向某报社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稿件,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希望和建议。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新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是科学家于敏的事迹,材料二是蒋浩一家三代人的事迹,材料三是青年曹原的事迹。在写作时要看清任务的具体要求为给某报社的“时代青年”栏目写一篇稿件,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写作对象是“青年”;主题为“家国情怀”;体现你的认识和思考,并对新时代的青年提出希望和建议。考生在写作时要综合三则材料,同时还要注意任务情境中提到的“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他们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阐释着‘家国情怀’。在中国,这样值得敬佩的人还有很多。读懂他们,便读懂了中国”这段话。无论我们出身如何,从事何种职业,我们都要用自己的方式阐释“家国情怀”,发出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光和热,这才是这个时代的正能量,这才是新时代青年应有的模样。参考立意:①用“家国情怀”点亮青春;②厚植家国情怀,做新时代青年;③家国情怀君须记,长风万里正青春;④位卑仍忧国,功成不忘本;⑤心系家国同情怀,岂论庙堂或江湖;⑥情怀薪火相传,奉献代代坚守。五、备考点睛新高考小说阅读情境化试题命题角度(二)二、从情节切入1.情节运行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一是遵循基本模式:发生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二是摇摆:就是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快捷方式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三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俗称“欧·亨利式结尾”。在结尾处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2.小说情节安排常见的技巧①注重节奏:节奏是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情节的进展也应张弛有致、起伏有序、缓急有度。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的情节安排。②突转: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可形成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效果。③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以上就是英语周报高考外研第3665期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本文地址: http://www.ncneedu.cn/post/26453.html
文章来源: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