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D【解析】材料前一部分绐的数据显示苏联赫鲁晓夫时期对农业投入巨大,但并没有给出工、农业比例的对比,无法得出是否扭转产业失衡的局面,故A项错误,后面给出了农业投入的具体方向为垦荒和国营农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的垦荒绝大部分是种植玉米,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而国营农场规模的扩大仍然走得是斯大林模式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对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收入来说,并没有显著提高,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B、C两项错误,D选项正确。【命题意图】考查的是赫鲁晓夫的改革。意在引导学生理解,虽然对于农业投入巨大,并不代表一定会给农民带去巨大收益,一味加强国营农场的规模,仍然属于“国进民退”的范畴。【解答程式】解题方法、技巧点拨:本题的作答技巧在于不能被材料的表面数据迷惑,而是要根据实际投入分析对于农民的实际作用。
16.(1)不同态度:德国—承认二战罪行;日本—否认二战非行。(6分)(2)原因:战后审判末追究头号战犯天皇的责任,而德国主要战犯都接受审判;战后英美等国对德国社会制度进行较彻底的改造不允许纳粹分子担任国家公职,德国政权支持“非纳粹化”,而美国对日本改造不彻底,部分战犯重返政坛,操纵时局;美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扶持与纵容;日本政府掩盖战争事实。(9分,答四点可得9分)【解析】(1)结合材料“早在1951年9月四德总理阿登纳就承认:“纳粹以德国人民的名义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却极少有人承认战争责任”提炼概括。(2)结合材料“1945年,德国主要战犯皆接受审判,但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却未能得到追究”、“甲级战犯岸信介等被释放后又重返政坛,操纵时局”“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美国对日态度逐渐转向扶持和纵容右翼势力”“竟然有49%的受访者·不知道’或‘完全不知道’日本发动战争的历史”等信息进行提炼概括【命题意图】命题人结合日本与勘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考查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考查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相关素养。【解答程式】(1)本题易错易误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本与德国对待二战不同态度的原因。(2)解题方法、技巧点拨:注意题目的设问导向,题目强调日本与德国不同态度的原因,既要注意到日本的原因也要考虑德国的因素。
以上就是2021-2022英语周报高二课标 5答案,更多英语周报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本文地址: http://www.ncneedu.cn/post/2141.html
文章来源:admin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4-05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2023-02-24admin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