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2025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语文试题,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丹东市2025届高三总复习质量测试(二)语文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学年度(下)丹东市高三期初质量监测语文
2、2024丹东市高三年级阶段测试
3、2024丹东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二
4、丹东市二模2024高三
5、丹东市高三质量检测二2024
6、丹东市高三二模答案2024
7、2023-2024丹东市高三期初质量检测
8、2024年丹东市高三年级阶段测试答案
9、2024丹东高三二模语文
10、2024丹东高三二模语文卷
语文试题)
1:364G3站式考试服务专家10.【答案】BDG(每处1分。涂黑超过三处,整题不给分)【解析】此句话的大意为:但是距离《诗经》还相去不远,六义的大概还保存着。因此描写离别就以“双”雁”比兴,讽咏君子小人就用“香草”“恶鸟"打比方。11.【答案】C【解析】《陈情表》中"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的“胜”是“承受、禁得住”的意思,“不胜”是“承受不住”的意思。12.【答案】B【解析】“已经失去”说法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一段“然去《诗》未远,梗概尚存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的十分之二三”,白居易认为秦汉诗歌还保留着国风、六艺的大概。13.【答案】(1)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风尚遭到破坏。(“谄成"1分,颂扬成绩、奉承功绩;“救失"1分,补救缺失;“道"1分,风尚,可译为途径、方法;句意1分)(2)比如"北风其凉",就是借风来讽刺作威作福、凶暴残忍(的人)的。(“设如"1分,比如;“假"1分,借;“刺"1分,讥刺、讽刺;句意1分)14.【答案】同:两则材料都表达了对陶渊明在田园诗创作方面的肯定。(1分)异:①材料一认为陶渊明的诗歌局限于田园,缺少反映社会现实的部分,有批评之意;(2分)②材料二则认为陶渊明的诗歌超越了田园诗的范畴,质朴之外兼备清丽、华美,尽显隐逸诗人风范。(2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教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了。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教政事缺失的风尚遭到破坏。这时候,六义就开始不完整了。《国风》演变为《楚辞》,五言诗开始于苏武、李陵。苏武、李陵、屈原的遭遇都不好,他们都切合自己的情志,抒发感慨而写成诗文。因此,“携手上河梁”之类的诗句,仅止于表达离别的伤感;“行吟泽畔”这样的吟咏,最终也只归于怨愤的思绪。诗中所表达的尽是仿徨难舍、抑郁愁苦,没有写到别的内容。但是距离《诗经》还方。虽然六义不完全,还能得到国风传统的十分之二三。这时候,六义就开始缺失了。晋、宋以来,能够真正领会国风传统的大概就罕见了。如谢康乐的诗深奥博大,但是多耽溺于山水;如陶渊明的诗超拔古朴,但是又多放情于田园。江淹、鲍照之革,又比这些诗还要偏狭。像梁鸿所写的《五歌》那样的例子,连百分之一二也没有。这时候,六义就逐渐衰微了!(六义)走向衰落到了梁、陈之间,大都不过是玩弄风雪、花草而已。!风雪花草这类事物,《诗经》中难道就舍弃了吗?只是看如何运用罢了。比如“北风其凉”,就是借风来讽刺作威作福、凶暴残忍(的前草而祝贺妇人有子的。这都是以风雪花草起兴,而表现的意义则在于刺威虐、悠征役、讽兄弟、乐有子的。与此相反怎么可以呢?这样,“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文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竞是什么,因此我说这些诗仅仅是玩弄风雪花草罢了。这时候六义就完全消失了。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为“李杜”。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上饶·高三语文第2页(共5页)上进联考更专业更放心一站式考试服务专家材料二:宋代的微士陶渊明的诗歌源自应骤,同时又融合了左思的风格。他的文章简洁明净,几乎没有冗长的句子。情感真挚有风骨,言辞婉转有韵味。每当读到他的文章,都能感受到他的高尚品德。世人赞叹他的诗风质朴直率。如“欢言酌春酒”“日募天无云”等诗句,风格清新华美,难道只是田园诗人的语言吗?他是古今隐逸诗人的鼻祖。15.【答案】B【解析】"颌联和颈联在写景时都是先写听觉再写视觉”错误,“桑麻深雨露”写的是视觉。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