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语文答案,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国考1号6(第5套)高中2025届毕业班基础知识滚动测试(五)5语文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为桎梏。”谏争绝,桎梏脱,则虽日劳于刑名文籍之中,而耽酒嗜色、佚游骄乐,可晏享而不辍。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任法,则人主安而天下困;任道,则天下逸而人主劳。无一切之术以自恣睢,虽非求治之主,不能高居瀁洸于万民之上,固矣。以孔明之淡泊而尽瘁也,以介甫之土木其形而好学深思也,然且乐奉名法者,何也?俭以耳目,勤以耳目,而心思从其康逸也。贤者且然,况令狐绹、张居正之挟权势者哉!使读李斯之言,知其为导谀劝淫之术也,能勿靦然而汗下与?(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材料二:李斯尝为仓吏,见仓鼠而乐之。吾观斯死生,亦一鼠而已。始而谋饱,终而啮人,秦之社遂以空。及东门黄犬,仍思顾兔,驰心犹未死也。矫诏杀人而致族灭,不亦宜乎!高则刑余匹夫,死亦不足责。若夫恬亦有罪焉,为秦名将而阿主兴功,杀人多矣。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或曰:扶苏何罪?夫扶苏不死,则二世不被弑,秦能亡乎?(节选自丁耀亢《天史》)【注】①申、商:指申不害和商鞅。②王介甫:指王安石。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李斯之对A二世曰B明主灭仁C义之涂D绝谏争E之辩F荦然G行H恣睢之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尝与始皇谋天下而天下并矣”与“常于几成而败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而”用法不同。B.“苟非二世之愚”与“苟非吾之所有”(《赤壁赋》)两句中的“苟”含义不同。C.辍,停止,与成语“笔耕不辍”“孜孜不辍”“弦歌不辍”中的“辍”含义相同。D.“此太史公所以罪之也”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夫之认为,李斯毫无顾忌地说出别人的不忍之言,是他畏惧死亡和担心失去的心理迫使他这么做。B.王夫之认为,诸葛亮和王安石都效法申不害、商鞅的言论,是因为申、商的学说能够让人最终长久安逸。C.如果依靠法令治理国家,那么君主安逸而百姓困苦;如果依靠道义治理国家,那么百姓安定而君主辛苦。D.司马迁认为赵高是受过刑罚的民,其死不值得责备,而蒙恬有罪,他作为秦将,阿主兴功,杀人众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而众怒之不可犯,众怨之不可任,亦易喻矣。译文:(2)苟未忘逸豫之情者,恶能不以此为两得之术哉!译文:14.王夫之和丁耀亢对李斯持什么态度?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3分)答:【高二期中考试卷·语文第6页(共8页)】25-T-267B
2023-09-15 17:44:53
2023-10-05 00:27:25
2023-09-15 18:55:15
2023-10-01 00:57:09
2023-09-15 1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