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当前位置:首页

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A)生物(RL)答案

时间:2024-07-04 16:14:14 阅读:1

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A)生物(RL)答案,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陕西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二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A)生物(RL)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12.芨芨草是内蒙古草地广泛分布的一种高大草本,其中栖息的伯劳鸟主要以布氏田鼠为食,布氏田鼠不采食芨芨草。科研人员研究伯劳鸟、布氏田鼠对芨芨草盖度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无布氏田鼠A.无布氏田鼠时,伯劳鸟的存在可使芨芨草盖度减小有布氏田鼠B.在有伯劳鸟区域,布氏田鼠可能通过破坏芨芨草,降低被伯劳鸟捕食的机率发草盖度变化C.若调查芨芨草的生物量仅需收割地上部分进行测量D.芨芨草、伯劳鸟与布氏田鼠组成一条食物链无伯劳鸟区域有伯劳鸟区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13-14小题。第12题图赤霉素(GA)能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酶的合成,也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进而引起植株增高。水稻植株的矮化类型可分为赤霉素缺陷型和赤霉素饨感型。现有甲、乙两种矮化的水稻突变体,甲的D18基因的内含子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前体RNA无法加工为成熟mRNA;乙的D18基因编码区第633位的碱基对发生替换,使转录的mRNA上色氨酸的密码子UGG变成终止密码子UGA。13.种子的胚能产生赤霉素。为探究突变体的矮化类型,研究者把正常株高、甲、乙三种水稻的种子去胚后,放在含有碘和淀粉的培养基上培养,用赤霉素处理后观察种子周围是否出现无色的透明圈。实验结果如下:第13题表正常株高突变体甲突变体乙添加赤霉素出现透明圈①③不添加赤霉素不出现透明圈②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种子合成的-淀粉酶能催化培养基中淀粉的水解,从而形成透明圈B.种子进行去胚处理的目的是排除内源赤霉素对结果的干扰C.正常株高种子的实验结果表明,α-淀粉酶是在赤霉素的诱导下产生的D.若①③出现透明圈,②④不出现透明圈,则两种突变体均为赤霉素钝感型14.下列有关D18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D18基因通过直接控制赤霉素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B.D18基因中不同位置的碱基替换后产生的两个基因是非等位基因C.突变体乙的D18基因编码区发生的碱基对替换是由T/A变成G/CD.两种突变体中D18基因的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15.解脂菌能分泌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琼脂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菌属于解脂菌B.实验中所用培养基以脂肪为唯一碳源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D.该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16.某长度为1000个碱基对的双链环状DNA分子含腺嘌呤300个,该DNA分子复制时,1链首先被断开形成3'、5'端口,接着5'端与2链发生分离,随后DNA分子以2链为模板,通过滚动从1高二生物学科试题第3页(共8页)
本文标签:

本站转载作品版权归原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原创内容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内容转载、商业用途等均须联系原作者并注明来源。

鲁ICP备202100014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