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密卷(一)1答案(语文),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高三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密卷(一)1答案(语文)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年高考语文必背篇目
2、2024年全国高考猜题信息卷(二)语文
1答案(语文))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图,指考虑、计议,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唯君图之”的“图”意思相同。B.那县,秦朝建立的郡县两级的中央集权制度,郡下设县,即郡县制。C.社稷,指国家,与《孟子》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社稷”意思相同。D.审,指详细、周密,与《促织》中“审视,巨身修尾”的“审”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筹划天下大事的人,常注重事情艰难危险的一面,却忽略事情容易平常的一面,而变乱常在不加注重的地方发生,但这并不足以说明他们考虑得不周全。B唐太宗有超人的智慧和盖世的才华,对于国家安危的考虑也算是比较周密细致了,但最终免不了灭亡,或许是因为天道的安排无法预测C古代圣人知道国家将来的变化,不是仅靠智谋能考虑周全的,也不是政治手段和阴谋诡计能控制的,所以他们就只是积累真诚,用大德来感动上天的意志,让上天眷顾他的恩德。D.秦朝君主昏惑而不觉悟的时候,世上有深谋远虑的人士,却不敢竭尽忠诚去指出君主的过失,其原因是秦朝多有忌讳的禁令,忠言还没有说完,尽进忠言者就被杀戮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武、宣以后,稍剖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2)是以三主失道,而忠臣不谏,智士不谋也14.依据材料一中方孝孺关于远虑的观点,材料二中认为秦朝没能延续长久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汉宫春立春日0辛弃疾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无端风雨,未肯收尽余寒。年时燕子,料今宵、梦到西国。浑未办,黄柑荐酒,更传青韭堆盘①。却笑东风从此,便薰梅染柳,更没些闲。闲时又来镜里,转变朱颜。清愁不断,问何人,会解连环?生怕见、花开花落,朝来塞雁先还。[注]①此词作于词人南渡闲居京口(今镇江)时。②春幡:旧时风俗,立眷日,妇女们多剪彩燕形,戴之头鬓,以示迎春。③西园:北宋都城汴京西门外有琼林苑,称为西园。①青韭堆盘:立春日,以葱、蒜,韭.萝蒿、芥等鲜嫩之菜装盘食之,取迎新之意,号五辛盘。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立春了,但冬日的寒意犹存,因此天气总是平白无故地刮风下雨。B.“袅袅春幡”“背韭堆盘”,既写出立春日之旧俗,也写出迎新春之喜悦。湖北省新高考语文信息卷(三)第8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