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
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1历史试题,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1历史试题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出位三用具体12.下面是抗战时期一位名叫萧远连(?一1944)的八路军战士在1937年写的一封家书,其中提到:“我八路军抗战华北,失地也收复数县,现在还是正在华北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全民抗战,完成最后的胜利。”下列与这位战士家书中“八路军抗战”对应正确的是萧远连致兄书(1937年11月27日)A.粉碎了日军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企图B.取得了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首捷C.牵制在华日军,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D.破袭了日军在华交通线,成为全国抗战主战场13.学者任晓伟认为,计划经济的建立是一个政治与经济、理论和历史相互统一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一过程的逻辑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新民主主义计划经济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实践并不稳定,而20世纪50年代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促使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转变。该学者意在说明,新中国A.改变传统经济模式的长期性B.优先发展重化工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行性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性14.下表是1950~1956年我国向苏联派遣留学生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阶段时间人数第一阶段1950~1953年1708名第二阶段1954~1956年5853名A.进行文化教育的全面改革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需要C.顺应外交政策的全面调整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5.进入21世纪以来,中印实现首次战略对话,中俄战略贸易伙伴关系进一步加强,中韩贸易额不断增加。在东南亚地区中国继续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在中亚地区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台,加强对话。这说明21世纪以来中国A.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大国关系B.外交手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多元化C,多边外交理念的不断发展深化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16.罗马人能面对实际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尝试予以解决,当他们看到法律上的形式主义成为社会发展的障碍时,他们没有避而远之,而是果断地予以改变,从而使罗马法最终由重形式发展到不重形式,与时代同步。这说明,罗马法获得发展主要得益于A.罗马帝国不断扩张B.商品经济持续繁荣C.自然法思想的发展D.罗马人的务实传统17.伏尔泰认为:“神的存在对于我来说是证明了的,至于他的各种属性和他的本质,我认为向我证明了的是:我是不能理解它们的。”由此可以推知,伏尔泰【高三12月质量检测巩固卷·历史第3页(共6页)】
2023-09-15 17:44:53
2023-10-05 00:27:25
2023-09-15 18:55:15
2023-10-01 00:57:09
2023-09-15 17: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