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9月测试[新高考]历史答案,目前双语学习报答案网已经汇总了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2023年9月测试[新高考]历史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获取更多{{papers_name}}答案解析,请在关注本站。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3月历史
2、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1月文综
3、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2024
4、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 9月
5、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2月
6、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7月政治
7、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各科试题
8、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1月理科综合
9、2024中学生学术能力测试时间
10、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测试2024年3月答案

教学金国1@©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表飞札记正确,排除B项。A项所述是对“决不肯使谋危民国者复生于国内”的错误理解,排除;蔡锷、唐继尧在云南率先发起护国运动,排除D项。答案:C11.1912年至1928年,北洋军阀统治下先后出现8任元首(除国务总理摄行总统职权外),40余次组阁。该现象反映出A.当时政局的动荡不安B.国人参政的积极性日益高涨C.军阀缺乏统治的基础D.民主政治导致政权更迭频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首和内阁的频繁更迭,反映出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时间中北洋军阀实行独裁统治,排除B,D两项;封建经济因素和封建势力的存在为军阀统治提供了基础,排除C项。答案:A12.1917年7月19日,孙中山致电段祺瑞,责其“为一人保固权位,以召滔天之灾”。同年7月24日,又致电陆荣廷:“国会者民国命脉所存,托名民国,独去国会,则凡百措施皆为背法。彼叛人既不利有国会,我护法者必当拥护之。”这反映出护法运动A.旨在维护辛亥革命成果B.反对军阀实行无国会统治C.试图调和南北军阀矛盾D.获得强大武装力量的支持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护法”即维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会”是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的,护法运动体现出对辛亥革命成果的维护,故人项正确。护法运动依靠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中的皖系,排除C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均排除。答案:A13.1918~1920年,北洋政府制定了多项规则,规定把铁路运输中的客车分为三等,运价以第三等为标准,一、二、三等票价的对应比例是3:2:1,行李免费重量按客票分等有不同的规定。北洋政府的上述规定∧.促使经济交流更为便利B.旨在加强中央集权C,推动民族工业较快发展D.符合市场发展规律解析:北洋政府根据火车提供的服务的不同即成本的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票价,这符合市场运行的规律,故D项正确。材料中的规则针对的是客运,没有体现经济交流,排除A项;火车客运与中央、地方之间的关系没有联系,排除B项;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走向萧条,排除C项」答案:D14.下表所示是1912年8月民国政府正式公布的《中华民国礼制》中的男子礼。这些“礼”的出现情形礼节庆典、祀典、婚礼、丧礼、骋问脱帽三鞠躬礼公宴、公礼及寻常庆吊、交际宴会脱帽一鞠躬礼寻常相见脱帽礼A.为社会大众普遍所接受B.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C.弱化人们对礼节的重视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礼制摈弃了繁缛的程序和浓厚的等级色彩,体现了平等观念,这与民主共和潮流相一致,故D项正确。材料所述只是关于男子礼的规定,无法体现社会大众普遍接受新礼节或社会不平等现象被消除,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不出人们对礼节的重视减弱,排除C项。答案:D15.有学者称,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并没有破除君权、纲常名教和封建道德等观念,“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一套还在人们头脑中深深扎根。针对这一问题,先进知识分子A.大力宣传民主与科学B.倡导改造儒家思想C.放弃了对西方的学习D.继续推进政治革命解析:材料表明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对封建思想的批判,为此陈独秀等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故A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不是倡导改造儒家思想而是猛烈地批判儒家思想,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仍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恩想,排除C项;D项所述政治革命与新文化运动不符,排除。答案:A16.1920年,《觉悟》发表署名“三四”的女性作者的作品《我们的姊妹》。该作品指出,守礼法的风俗强化了重男轻女的思想,重后嗣的风俗促使女性无节制地生育,等等。据此推断A.传统风俗受到了女性提倡B.中国社会逐渐实现男女平等C.三从四德观念被彻底抛弃D.新文化运动有利于女性解放38【23新教材·DY·历史-R-中外历史纲要(上)-G DONG】